校风校训
—————
校风校训
一、办学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保障,改革创新,提升内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把学校建设成为行业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办学理念
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特色强校、内涵发展。
三、办学定位
办学层次:以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举,中职与高职衔接,依托企业、行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服务面向:面向企业、行业和社会,贴近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
四、校训
厚德,强能,砺志,笃行。
五、校风
和谐,高效,务实,创新。
六、教风
立德,博学,乐业,善教。
七、学风
 勤学,善思,精技,求真。
 
校训释义
厚德,强能,砺志,笃行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形容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之意发展至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只有养成厚实的品德,才能有益于学生、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这是我校每位教职工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根本出发点。
“强能”,即强化技能,崇尚能力。它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广大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一技之长谋求生存与发展,以一技之能服务企业与社会;广大学生注重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寓意学校始终把强化理论与实践并举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把培养素质好、知识实、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砺志”:语出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砺志忘生”。《山海经·中山经》“阴山多砺石”,《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休者,砥节砺行,乐道好古”,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清李渔《慎銮交•久要》:“待我砺志青云,立身廊庙,做些显亲扬名的大事出来。”“砺志”之 “砺”原意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磨练的意思。“志”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意”,现代汉语中有“意志”一词。“砺志”即磨练意志,追求远大志向和美好理想。既表现了我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也体现我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意志坚定、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笃” 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坚定之意”。“行”即行动,实践。“笃行”即坚定地付诸行动,使目标得以实现。只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既反映了我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也体现了我校广大师生员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把自己远大的理想、志向变成坚定实际行动的决心。
 校风释义
和谐,高效,务实,创新
和谐,指干群和谐、师生和谐、家校和谐、环境和谐。建设安全、稳定、民主、团结、融洽、温馨的校园人文环境,是形成优良校风的基本保证。
高效,指管理高效、工作高效、课堂高效、学习高效。
务实:即为力求真实。“务”出自《孙子-作战》:“故智将务食于敌”“实”出自《后汉书-臧宫传》:“传闻之事,恒多失事。
创新:“创”出自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新”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意思是开创,更新,指敢为人先的创新气魄,勇于超越的创新理念,崇尚科学的创新态度;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给人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教风释义
立德,博学,乐业,善教。
“立德”: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树立。德:德业。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用意旨在引导师生确立自己心中美好的德性。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多,丰富。“博学”就是学识渊博,学问丰富。体现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娴熟的基本技能;又文理兼容,百科兼纳,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博学”又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
乐业,出自《晏子春秋。问下二五》: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反应我校教师安于职守,乐于效力的精神风貌。
善教,指教师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善于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才规律,因材施教。
 学风释义
勤学,善思,精技,求真。
    勤学,义出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勤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唯有“勤学”方能将知识、技能化为己有。
    善思,强调了善于思考的重要性。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乃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能够思维是人类和动物的重要区别。善思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作为教师,只有善思才能教出出色的学生;作为学生,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精技,体现学校要重视走专业化发展之路,精究技艺、精通技术、精锻技能。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自立于社会。将“精技”写入学风,鼓励广大师生重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高技能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求真,是坚持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探索、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体现了我校师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对人真,方能得知己;对事真,才可获真知。希望全体师生,说真话,行真事,做真人。去除浮躁,力戒虚假,追求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