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示范校建设政策指导规章制度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关于深化校企合作的意见
如果有出现视频无法播放的情况,建议使用IE浏览器,并打开浏览器兼容性模式!点击此处查看打开兼容性模式方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批复的《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任务书》和《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现就深化校企合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
根据洛阳市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充分整合学校各方面教育培训资源,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的作用,构建学校与企业之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加快培养适应洛阳市及河南省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二、开展校企合作的原则
(一)整合资源,创新机制。
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调动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专业优势,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二)适应需求,强化实训。
适应产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强化实训环节,突出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三)学校支持,部门运作。
学校将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支持各专业部门利用各种条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制定具体的措施,协调各方面的工作。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各专业部门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逐步推进校企合作的整体工作顺利开展。
三、开展校企合作的目标
(一)健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健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在招生就业、教育教学、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进修等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形成校企双方互利双赢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
(二)打破常规教学时间和传统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完善工学交替机制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三)构建订单培养、共建基地、办校入企、引企入校等相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四、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
(一)构建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召开一次专业建设研讨会,参与研究指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顶岗实习管理等工作,实现师资实践能力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的双方人才技术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明确机构和部门,具体负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的规划、运行和管理,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保障。
(二)构建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利用校企合作委员会机制平台,加强与行业重点企业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现有生产环境与设施设备,为学校实训教学、顶岗实习、教师技能实践提供支持;学校利用充足的师资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资源与设施,为企业技术更新与员工培训提供服务,达到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目的。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引企入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现工学结合,进行生产性实训。
(三)构建顶岗实习共管机制。
在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基础上,制定并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结合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期间,由学校实
五、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一)探索建立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校企股份合作模式是企业和学校通过订立章程,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货币等多种形式向学校注入资金,双方形成一个新的股份合作实体的模式。或学校以土地、师资等入股,企业以资金、设备和技术入股,风险共担,把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使校企之间形成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
(二)探索对在职员工“双证制”培养。
多形式的开展为企业在职职工的培训,让企业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的益处。受企业委托,可以探索开设半工半读学历班,招收在职职工,业余时间授课,通过学分制管理,使学员完成学历教育的新型办学模式,学员毕业后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还取得学校的毕业证书.
(三)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契约式”的合作关系。
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校企合作。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合作内容要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权益要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规范了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
(四)探索建立学校与企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实行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新模式;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为企业开发、设计实践性教育与培训方案。
(五)探索更广泛的合作领域。
逐步实现从松散合作向紧密合作转变,从企业参与学校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直至投资办学;实现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实现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
[返回列表] 发表时间:2016-01-03 15:38:24 浏览次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