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9年度)
根据教育部《关于编制和发布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10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职成教司关于编制发布2019年度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和关于持续做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640号)文件精神要求,现将本校2019年度教育质量状况报告如下: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是一所全日制省属公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直属于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学校成立于1984年,学校主要办学条件达到了《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各类办学设施配套齐全,学校校园规划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拥有功能先进、设备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基地,校园占地面积达到56575㎡,建筑面积39245㎡,教学用房面积7469㎡,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14633.33㎡。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目前在职教职工280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65人,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学科带头人15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69.5%。同时还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15人,担任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指导教师。
学校始终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深化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特色强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以联办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本科教育和短期培训、技能鉴定为补充,形成了多层次办学格局。
我校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强校、省级平安校园、河南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河南省首批“1+X”证书制度中职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学校,2019年又成功入选河南省“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建设单位。
我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断加快骨干专业建设,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优势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5000多人。目前已开设汽车工程、商贸信息、财税金融、机电工程、航空服务、艺术设计六大类23个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约占70%。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河南省重点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品牌示范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群。
1.2 学生情况
我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三全育人”机制,提高德育育人水平。开展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引企入校在骨干专业开办学徒制试点班,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进行校企双主体教学,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
学校坚持以提升办学内涵为核心,积极推行改革创新,注重育人、专业和质量三结合,实施全员育人、提升办学条件、深化校企融合、优化专业设置,在招生规模和育人质量上均取得了较好成效。 2019年招生1885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5180人,农村户口学生占比95%以上,学生男女比例6:4,学生巩固率87%。
2018、2019年度学生基本数据对比表
年度 |
招生人数 |
在校生人数 |
毕业生人数 |
备注 |
2018 |
1865 |
5164 |
1203 |
|
2019 |
1885 |
5180 |
1226 |
|
变动率% |
1.0 |
1.0 |
1.0 |
|
2018年毕业生规模1226人,就业人数1085人,通过单招或3+2考试共升入高职院校300多人,创历年新高。就业率达到94%,对口就业率91%,学生满意率达90%。
1.3教师队伍
为适应招生规模扩大,我校不断扩大专任教师队伍,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引进并重、专职和兼职并举”的原则,聘请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素质不断优化,为实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人,比上年增长1%,生师比20:1。专业课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77%;兼职教师的比例为23.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为98.2%;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13%;中高级职称 44 人,占比为29.3%。学校注重加强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现有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双师型”教师56人,双师比达到55.4%。1
1.4设施设备
2019年学校通过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河南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等项目,对电子商务实训室、无人机实训室进行建设改造,新增教学设备总值224.8万元,改善了实训条件,完善了实训室功能。
目前,所有专业都建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共有校内各类实训室94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12万元,生均0.95万元,其中2019年新建实训室2个,新增实训工位145个。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学生基本素质为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施了“3+X”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素质能力要求,制定出了详细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活动方案。该模式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因素进行提炼和归纳,提出了中职生亟待提高的三个基本素质能力,即“3+X”中的“3”,即“读”能力,包括诵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写”能力,包括书写能力和写作能力;“说”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面向全校学生开展一系列学生素质能力活动。每周每天均有相对应的练习项目,练习时间固定,通过阅读、写作、书法、朗诵等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说”三项基本素质能力。同时为了突出X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广泛开展了音乐、舞蹈、摄影、乒乓球等特色的第二课堂,组建了足球、模特、美容、演讲、武术、航模等学生社团,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为98.2%。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培养,重视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的教育,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与安全、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基本素质能力。
积极推进学生养成教育。将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纳入班级考核之中,积极纠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通过教师们的言传身教,从学生们的言谈举止、穿衣叠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和宿舍内务、文明就餐等方面着手,从纪律和卫生的养成教育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地校纪校风。
2.2在校体验
严格教学管理,听取学生教学方面的意见,积极改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过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教室多媒体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升级改造了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开发和制作丰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加大推进移动端网络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开放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继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各项实训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充足,实训课程开出率100%,学生实习实训满意度98.5%。
学校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需求,坚持“学生为本”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完善了日常学生管理制度,制定了《关于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意见》,强调班主任落实好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沟通、组织集体活动等制度。还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座谈会、评教评学、学生教官进班等多种途径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解决存在问题,提升学生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管理满意度92%,课程设置满意度97.2%,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以爱国主义、传统文化、行为习惯、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组织召开相关主题班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学生田径运动会、学生篮球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广播操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国庆晚会、“12.9”歌诵比赛等活动,实现了立德树人主题教育常态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实施班级劳动值周,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品质。每年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文化传承”的校园文化理念。
重视校园安全,打造“平安校园”。面对学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举行消防安全演习,组织逃生演练活动,学习急救知识,安全教育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2019年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为零,学生安全满意度为100%。
2.3资助情况
学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规范工作程序等,确保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严格按照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下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进行家庭困难学生评选,对评选人员进行严格评议审核并签名确认结果公示,接受社会、学生家长和师生监督。重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及时准确上报建档立卡家庭资料。在全省学生资助工作检查评比中,被评为合格学校。
2019全年实际享受免学费7695人次,资助总金额为735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共272人,资助金额为41.4万元。2019年全年实际发放助学金2483人次,资助总金额为230万元。
进一步完善学生奖学金制度,开展学生评先创优及奖学金评比表彰活动,对思想品德表现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营造良好校风、学风。2019年表彰了11个优秀班级和169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以及14名“优秀学生干部”、75名“三好学生”、10名优秀辅导员。共发放校级奖学金14.38 万元,标准为一等奖学金1500元,二等奖学金1000元,三等奖学金500元。又有8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每人6000元。
2.4就业质量
学校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充分结合专业特色,依托校企合作优势,保证学生就业质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优选合作企业,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完善合作制度,规范合作章程,创新合作形式,建立校企双方互利双赢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度、学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稳步提升,自主创业比例逐年上升。2019年毕业生规模1226人,升入高职院校300人,就业人数1085人,就业率98.91%,对口就业率94%,学生满意率91%。
2.5职业发展
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技能为本,特色强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开设企业“冠名班”“订单班”等方式,促进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熏陶学生的职业意识。通过突出职业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企业选派人员到校进行专业技能授课、开展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熟悉企业文化制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搭建教、学、赛融合平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举办校园技能文化节,开展了技能类、素质类、文明风采类、传统文化类、体育竞技类等竞赛活动,总计包含车身修复、建筑装饰CAD制图、职业礼仪等60多个比赛项目,参与4580多人次。把竞赛活动渗透到了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中,有效衔接了课堂内外阵地,推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了全员参赛、师生同赛、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格局。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成绩再创新高,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个;在全省职业技能和素质能力竞赛中,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6项,66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在全省教师组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个、三等奖3个。
通过开展课堂德育渗透和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将德育培养与技能教学紧密融合起来,促进学生德育素养提高。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社团,使学生发挥个人优势,拓展自身能力,促进其全面均衡发展。组织学生开展“读经典,承传统”活动,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面向洛阳市汽车、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依托我校汽车等优势特色专业,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及艺术设计等三个骨干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建立完善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聘任了一批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研讨论证,对专业进行调整改造,削减更新老旧专业,新增新型专业。我校不断加快骨干专业建设,形成了以优势特色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学校共有汽车类、航空类、商贸信息类、艺术设计类、机电类等五大类16个专业。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
今年来,为满足学生升学需求,我校开办了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维修、财会等对口升学班,加大升学班的办学力度,实现骨干专业中高职的衔接。
3.2教育教学改革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持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按照各专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各专业技能培养标准。加强教学设计,专业教学全部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努力探索“理实一体”、“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逐步建立了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的规范化、常态化教学工作机制。推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专业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营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抓好日常教学管理、督导,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定期组织校内信息化说课、优质课等教学比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校内听评课制度,全年每位教师都参与听课活动,全年共开展听课活动达到一千余人次,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继续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优选知名度高、品牌实力强的合作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加大对学校专业建设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继续以引企入校的的汽车维修企业为依托,推广现代学徒制,继续开办“中德诺浩汽车维修班”,实现了企业师傅就是教师,岗位工作即是学习,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践无缝对接。同时积极探索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学徒制教学改革。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和校内企业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人员交流、教科研、师资队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和企业工作室、名师工作室通过工作室建设,开展师徒制教学模式,推动专业师资团队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等方面工作。
深入推行信息化教学。依托超星教学资源库平台全面推行网络化教学,教师建立教学网站153个,新增各类网络教学资源1TB,广泛开展学习通平台的移动端教学,依托教学网站,实现了我校所有课程理论考试的网络化、无纸化,提高了考试效率。建有一个全自动录播一体化教室,可实现精品课录制、微课录制,通过软件平台进行课程点播、课程直播、视频会议等,与数字校园电台一起,可实现校园节目录制播出等工作。
推进“1+X”证书试点。我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1+X”证书制度中职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试点学校,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完善相关培训设施,选派4名教师参加了相关培训,并将在12月份组织汽车专业300多名学生进行试考。
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保障机制,制定了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每年安排专项培训经费,选派优秀专职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每学期都开展以全体教师为对象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素质。
加强校本培训,组织开展了全员公开课、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活动,举办了信息化说课及优质课比赛;加强青年教师培训,9月份以来,在每周三下午的课余时间,对近两年新进的53名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系统培训;邀请专家到校围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举办专题讲座两次。选派12名教师参加省双师型教师培训,14名教师参加省骨干教师培训,6名教师参加了企业实践。2019年通过省教育厅认定教学名师1名、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双师型”教师16名。各专业持续开展“青蓝工程”,共组织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10对,加快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校内外各项教学教研比赛,促进教学教研能力提高。2019年,在省教育厅优质课评比及教学能力比赛活动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在省供销社组织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中,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6个。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申报和结项工作,本年度立项课题3项,结项课题5项。同时多次组织校内教师信息化说课及优质课比赛等各类教学能力大赛,不断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高。
3.4 规范管理
1.教学管理情况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了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业务综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质量保障机制。按照各专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了各专业技能培养标准。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业教学全部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努力探索“理实一体”、“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积极组织校内教师业务比赛,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每年组织教师开展全员公开课、教师信息化说课、优质课教学评比等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风采、交流沟通、提升教学能力的平台,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
逐步建立了以赛促教、教赛融合的规范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教师业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学生技能素质竞赛活动组织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通过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搭建校内全员化技能竞赛平台,实现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全覆盖,推进了“全员、全程、全方位”比赛育人,形成了重技能、学技能、练技能的氛围,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专业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
2.学生管理
一是完善了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对班级考核管理制度和班主任考核管理制度进行了改革和细化,提高了班级日常管理要求;加强对早操、课间操、晚自习以及主题班会和各种活动组织开展的常规管理及检查考核;加强学生宿舍管理 ,坚持对学生宿舍内务实行每日检查、纳入每月班级考核的办法,保证了宿舍卫生干净整齐的常态化。同时,协助教学督导处做好课堂教学秩序督导,对学生上课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并及时通报。
二是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并实施班主任评价体系,坚持班主任量化考核,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落实好与学生谈心、与家长联系、与任课教师沟通、组织集体活动等四项制度;完善学生教官队伍体系。学生教官队伍,在现有选拔机制的基础上,加强综合能力培养,达到会讲励志故事、会做思想工作、会教军训项目、会带班级活动的“四会”标准;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和学生辅导员这三支学生干部管理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加强德育工作,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组织多种活动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通过开展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红色经典篇目诵读”活动、讲革命传统故事比赛、爱国主义手抄报比赛及爱国主义书法比赛、纪念“九一八”事变教育、纪念12·9歌咏比赛等活动,实现了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以践行中职学生公约签约仪式为主线,开展了感恩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活动,织了“文明习惯伴我行、成就出彩人生梦”主题征文活动,开展了学生抽烟、高空抛物、教室物品摆放等专项治理活动,引导学生告别不文明行为;通过推行劳动值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开展值周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学生行为习惯。
3.财务管理
主要做好2019年预算相关业务经费的支付,做好学校各项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及资金支付,积极配合省社、省审计做好离任审计和例行审计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加强各类采购报批、招投标、验收等工作,完成了省财政厅资产清查上报工作,完成了对技能振兴项目的资产验收和台账卡片建账工作等。
财务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严格执行经费预计决算制度和经费用支出的审批制度、商品采购的招标制度,做到每笔费用都真实有据,合理合法,管理规范。严格预算审批制度,做到物品入库、发放,报销,准确及时。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财物相符、账物一致,把资产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保证学校资产安全。
4.后勤管理
健全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履行后勤保障职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安全巡视检查制度,后勤部每年对安全检查项目进行了分类,根据工作重点不同,实行日检、周检、月检、随机检查等不同类别检查。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整体树木栽种和移植、靓化,做到了有花、有树、有绿地,优化了的校园育人环境。同时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卫生保洁、门卫管理、水电维护、超市、食堂卫生等后勤服务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服务设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继续推行“校园一卡通”服务项目。
落实学生食品卫生安全制度。开展大宗食品统一采购、食品留样、及日常食品安全检查,加强食堂、超市管理,实行米、面、油统一定点采购制度,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继续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更好提高后勤管理服务能力。
5.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各职能部室负责人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目标责任,确保安全目标落实。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宣传,开展消防演练、安全隐患排查等活动,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组织了开展全体师生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行防火安全宣传教育并组织了校园消防演练活动。完善消防设施,提高物防能力,投资近20万余元,建立了微型消防站,新装了食堂的防火卷帘,完善了学生宿舍楼防火门、指示灯、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邀请洛阳市防火中心专家举行消防知识培训2次,培训人员500多人次;举办消防疏散演习2次,参加师生6000多人次。
对于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实行专人盯防,最大强度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全年度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6.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教师教科研工作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高自身教科研水平。完善了教师技能大赛奖励、教科研成果奖励相关制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各专业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教科研专题培训和学术研讨,组织教师开展各项教科研活动。
2019年,在省教育厅优质课评比及教学能力比赛活动中获二等奖2个、三等奖6个,在省供销社组织的优质课和优秀教学课件评选中,获一等奖12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16个。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申报和结项工作,本年度立项课题3项,结项课题5项。
3.5 德育工作
学校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首、健康为本、技能为重、成人成才”的育人原则,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功为德育目标。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氛围,引导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精湛的职业技术和综合的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劳动者。
建立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校“三全”育人机制,修订完善了《“三全育人”工作实施办法》、《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管理办法》、《德育教育方案及目标体系》等德育工作制度,做到德育工作科学、规范、有序。
健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由校长、主管校长、学工部(包括学生教官)、专业教学部、班主任组成的学生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学工部、专业部、班主任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发挥学生会干部、团委干部和学生辅导员三支学生干部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德育工作格局。
完善的德育教育平台。建立了以德育课、思想政治课为主课程的德育课程体系,以学校网站、广播、校报、超星学习通APP为主的平台教育模式,以技能竞赛、实践课程、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培育工匠精神,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创新德育宣传载体,开展了“雅音社”、博雅悦读会等活动, 通过诵读经典篇章,宣扬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把学生德育培养融入日常管理中,全面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通过每周开展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纪念“学雷锋”活动、“12·9”爱国运动系列活动、爱国主义主题班会、践行中职学生公约教育、讲革命传统故事比赛、“诗和远方”读书分享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读书沙龙等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开展文明创先、劳动值周等活动,强化学生养成教育。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了“学习时代楷模,成就出彩人生”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举办了道德大讲堂,特邀“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乔文娟同志做专题报告,引导全体教师学习先进典型的事迹,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2019年,我校2名老师荣获河南省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得河南省“最美教师”候选人和第二届“出彩供销人”提名奖,1名教师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师德师风最佳宣讲员。
3.6党建工作
进一步加强党建和纪检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专题部署党建工作,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年初召开了党建工作会议,安排布置了2019年党建重点工作,布置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下发了2019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并与各部门签订了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二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省委、省社安排部署,在省社巡回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要措施衔接起来,整体推进,贯穿始终,确保了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学校领导班子共开展集体研讨4次,上专题党课5次,撰写调研报告5篇。
三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50余人赴栾川马海明纪念园学习,赴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参观学习并重温入党誓词、邀请专家为全体党员做专题辅导、选树党员干部身边的先进典型王龙、柴子清为全体教职工做专题报告,开展了警示教育、国旗下校长思政课、诗文朗诵会、读书沙龙、文艺晚会、老干部座谈会、班主任座谈会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化了学习教育效果。
四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引导优秀教师靠拢党组织,以在教学第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发展党员的重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做好培养教育考察工作,有3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2019年还对4个党支部进行了换届。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指导意见,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主要内容有:
一是校企合作实施人才培养。校企共建订单班,开设了“宇通汽车班”、“海尔电器班”、“京东班”、“中德诺浩汽修班”、“宗申航发班”等冠名班、订单班,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学生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培训、轮训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双元共同育人目的。
二是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优选知名度高、品牌实力强的合作企业开展合作,企业加大对学校专业建设投入力度,建设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先后共建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室、无人机实用技能创业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实训中心等。
三是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电子商务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与京东合作的职业院校,引入京东电商运营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汽车专业与洛阳原宏铭汽车维修服务公司合作,创建洛阳宏铭汽车维修生产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办“宏铭”学徒制班,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四是学校主动参加洛阳市各专业的产教联盟,与联盟企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我校参加了5个产教联盟。其中,我校是洛阳汽车专业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积极履行职责,每年组织召开汽车产教联盟年会,制定汽车产教联盟工作计划,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组织洛阳市中职学校汽车类技能大赛。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修订完善了《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实习就业管理制度》,强化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领导。各专业深入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专业岗位开展实习,提高实习实训教学水平。校企双方根据实习协议商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严格实习管理,保障实习质量和实习安全,确保达到实习目的。2019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1300多人次,顶岗实习率100%。其中,汽车工程部安排17级汽修专业学生前往郑州宇通进行工学交替实习,艺术设计部安排17级建筑装饰专业学生到洛阳龙发装饰公司开展工学交替实习,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实习企业一致好评。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优选合作企业,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完善合作制度,建立校企双方互利双赢的紧密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积极参加省、市产教联盟工作会议,学习研讨集团化办学模式和先进经验深入开展集团化办学。目前,我校共参加7个产教联盟或行业协会(2个省级5个市级),通过学习交流、不断参与集团化办学,探索集团化办学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我校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步形成了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重点打造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及艺术设计等三个骨干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学校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思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基本形成,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继续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高质量人才培养满足企业人才需求。2019年学校在校生规模5180人,就业率94%,用人单位满意度95%,为社会培养各类技术技能人才1350多人,获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和社会效益。
5.2社会服务
继续加大社会培训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发挥服务社会职能,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了2019年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累计进行各类培训1099人次,培训专业面宽,培训目标明确,培训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2019年度我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人数为812人,培训工种为汽车维修工、电工、焊工、美容师、美发师等五个工种。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参培人员全部取得合格证书,保证了毕业生的双证书率。同时加强对各教学部专业教师的培训,提升技能证书级别,为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我校作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和洛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积极与洛阳市残联、洛龙区商务局合作开展培训,围绕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维修、手工艺术品制作等内容开展培训。累计开展了7期287人的残疾人培训,在扶残助残工作中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培养了残疾人的生活技能。提升了洛龙区各乡镇参培人员素质,更好地服务了农村经济。
积极落实教育部1+X证书制度工作,做好相关工作的筹备和实施。我校已成功申报为河南省首批1+X证书制度中职类试点院校,试点专业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与省教育厅建立了紧密联系,认真落实文件精神,按要求做好资料的报送和各项实施准备工作。继续做好我校浙大远程成人学历教育工作,保证教务教学管理规范运行。组织期末考试三次,教育部统考三次,考试工作严谨细密,流程规范认真,符合考试各项要求。同时认真做好教务教学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每学期的学期注册,学费催缴,教材发放,作业催交,网上答疑,实验实习,毕业论文指导及毕业手续办理,毕业证书发放等工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达到毕业要求。
航空专业组织学生利用专业技能走进乡镇、社区学校义务开展航空知识科普累计500人次和农业植保技术喷洒农药累计完成三万亩。与河南翔龙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强化合作深度,共同打造民用无人机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培训基地,举办第三期校企合作AOPA驾驶合格证培训班。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作为省财政厅全额拨款单位,办学经费按年度部门预算足额落实到位,2019年总收入5156万元,生均拨款2961.3万元,免学费325.65万元,申请项目专项收入1409.8万元,基本支出2506.8万元;项目投入2047.3万元。
6.2政策措施
一是改善育人环境,提升办学能力和质量。打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重点建设好“立业校园,文化校园,和谐校园,智慧校园”四个校园,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科学管理,形成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学校科学治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室)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二是健全德育工作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四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德育工作队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理生活、自制意志、自我教育,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学生德育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思政课改革,制定思政进课堂实施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做到知行合一,提升学生团结协作、成长发展的综合素养。
三是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校企合作指导意见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各专业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建冠名班、订单班,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开发校本教材、学生顶岗实习、教师顶岗培训、轮训就业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中心,在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6.3对口支援
学校立足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广泛开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进行专业转型和结构调整,开展高质量技能人才培训。与贫困地区学校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免费培训教师、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面向农村商户开展农村电商、家电维修、美容等职业技能培训,航空无人机专业面向农村开展无人机植保驾驶培训,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面向社区、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提升学校服务水平。面向青少年开展汽车驾驶、无人机飞行、陶艺制作等职业体验活动;开展“送技术、送文化”下乡活动。航空专业使用无人机为农民免费喷洒农药,为农民防治春季小麦病虫害和麦田除草服务,达到了实现服务三农,支援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目的。
7.特色创新
案例一:优化竞赛机制,技能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2019年4月,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赛场传来喜讯,我校代表河南省参赛的两名选手荣获一等奖,实现了我校技能大赛历史性的突破。此外,我校今年还在全省职业技能和素质能力竞赛中,取得了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36项,66位教师获优秀辅导教师的优异成绩,在获奖等级和获奖数量上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取得以上成绩,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良好的竞赛机制,搭建竞赛平台。学校重视技能比赛工作,制定了完善的技能比赛制度,相继出台了《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教师业务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学生技能素质竞赛活动组织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充分调动辅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比赛积极性。另外,为实现技能竞赛管理常态化,自2017年起,我校每年组织举办技能文化节活动。从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历时一个月。技能文化节的举办,将技能比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以学促练、以练促赛”的良好氛围,促进重技强能的良好学风转变,提高我校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办学活力和凝聚力。
二是校内比赛对接省厅各项竞赛,为备赛奠定良好基础。我省每年在中职学校范围组织开展有职业技能大赛、素质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优秀传统文化大赛四大赛项,项目众多、形式多样,涵盖了中职教育的各类专业及课程,能够全面反映和衡量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因此,技能文化节赛项与四大赛紧密衔接,做到比赛内容、组织形式与省赛接轨,各专业至少组织2个以上赛项。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精心组织,2019年技能文化节共组织了68个比赛项目,吸引了2600名学生参加,形成了“班班有赛项,人人都参与”的踊跃局面。
三是通过开展技能比赛,融技能、素质、德育为一体,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的。举办技能文化节,充分体现了我校“德技并重、综合发展”办学理念,实现了课堂与课外育人阵地的有效接衔,让技能融入文化元素,用文化滋养技能提升,既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以赛促学、学赛融合,把学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学知识、练本领上来。最终达到融技能、素质、德育为一体,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目的。
案例二:抓住机遇,实施项目发展战略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办学特色基本形成,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些发展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项目建设发展。
2013年至2016年,我校实施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通过重点建设汽车运用于维修、计算机应用、财会、电子应用技术等四个重点专业,提升了专业建设发展内涵,厘清专业发展思路,提升了办学质量。通过实施河南省品牌特色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等项目,新增了专业实训设施,建设完善了骨干专业实训基地,极大改善了实训条件,完善了实训教学功能,提升了社会培训服务能力。
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特色项目和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全面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系统,建成了三网一平台,主要包括校园网、无线网、监控网和数字化资源库平台,实现了OA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等管理信息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开展网络教学,提升了信息化教学和应用水平。下一步,我校将按照《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有关“数字校园”的要求不断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初步建成智慧校园。
当前,随着我国新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我校具备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发展内涵和办学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面临着转型升级、内涵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需要通过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建设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2019年,根据省教育厅、人社厅等联合关于《关于申报河南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的通知》要求,我校积极开展“双高”建设项目申报工作,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认真研讨、论证,编制完成了申报书、建设方案和2019-2020年度计划,及时上报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现已被顺利批复为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双高”建设项目单位。下一步,我校将以双高项目建设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促进我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目标的实现。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专业内涵建设质量不高,专业群集聚效应作用尚不明显。近年来,我校初步形成了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但在专业结构上,特色专业群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群带动作用还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学校在办学设施、实训设备、信息化教学等方面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教学模式改革、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专业内涵建设方面还较为薄弱,专业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及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需要进一步完善。下一步,我校将充分利用“双高”项目建设的良好契机,按照建设任务和建设计划,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二是人才培养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需要完善。目前学校的学生培养以就业教育为主,升学教育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下一步需要通过开办升学班,拓展办学形式,探索和完善升学教育的育人机制。另一方面,学校过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没有建立完善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下一阶段,以立足学生的“德育素养、工匠精神、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目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建立学生素质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随着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规模逐年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存在不足,师资结构存在不平衡;部分教师在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和信息化运用能力方面有待于提高。下一步,需要通过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虽然建立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但离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还有差距,内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下一步需要继续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规范内部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学校理事会制度,发挥理事会咨询、协商、议事和监督作用。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