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
前 言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是省教育厅直属全日制公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深厚,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取得了一系列办学荣誉,是河南省“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建设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河南省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品牌基地。
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各类建设发展项目,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办学声誉不断提升。
本报告围绕2023年度学校建设发展情况编写,全面反映学校年度发展质量。报告着重从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产教融合、发展保障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展开,总结了学校的特色案例和经验做法。
一、基本条件
(三)图书与信息化建设
学校全面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系统,建立了有线、无线、监控三网覆盖的的校园网络,学校网络出口总宽带达到1300兆,中心网络机房拥有服务器36台,网络信息点589个。现有计算机总数为1695台,其中学生用计算机1448台,每百生26台,教师用计算机数量247台,教师人均1.24台。学校校园网建有行政办公、教务管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招生就业、后勤服务、图书管理、课程录播等服务系统10个,完全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校园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学习通移动教学平台,建设有网络课程达264门,建设了36门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总量55TB,学校图书馆配备有适用纸质图书184280册,生均33册。学生阅览室座位数300个,建有高标准电子图书馆阅览系统,有电子图书20万册。
(四)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截止目前在有职教职工250人,其中专任教师数177人,专业课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数的57.2%,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58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比例为13.6%,其中省、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9名,“双师型”教师68人,占比为48%。
学校围绕精准服务我省和区域产业发展,实施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构建汽车工程部、航空工程部、商贸信息部、艺术设计部、机电工程部、对口升学部、体育教学部等七个教学部系的格局,共开办有汽车工程、航空工程、机电工程、商贸信息、艺术设计等五大专业群18个专业。通过深化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完善专业群建设。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计算机平面设计是学校骨干专业群,无人机操控与维修专业是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专业群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充分发挥骨干专业群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不断带动其他专业建设发展,突显专业集群发展态势。
二、人才培养
(一)党建引领
1.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一是做好动员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主题教育实施方案。购买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 年版)》等学习资料发放到支部和全体党员。二是丰富学习教育载体。除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党日活动等学习外,先后开展了五四青年节教师座谈会、读书分享会、调研成果交流会、开门抓检视整改工作测评会、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微党课大赛、读书班和专家辅导报告会、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党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2.落实党建责任,抓好日常党务工作。制定部署了2023年度党建工作要点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定期组织党委中心组学习;做好“两委换届”工作,顺利选举产生了学校第二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合巡察组做好巡察期间的材料收集和巡察整改工作;组织开展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总结了上一年度述职评议考核整改落实情况。
3.强化党风建设。一是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2023年“三公经费”保持下降。在重要节假日前,通过召开会议、学校党员微信群等形式,进行节前教育提醒和节中监督检查,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二是严肃工作纪律,实行教学督导制度,考勤制度。实行学校领导听课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专业教学部制度,及时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思想状态。三是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思想交流,增进团结共识。
4.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学校党建工作会议上,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求、做出安排。切实加强学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宣传思想阵地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课堂、讲座论坛、学校自媒体平台、校内出版物、网站等宣传阵地管理责任和要求,确保正确的宣传导向。
5.加强党员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党员小结、交流、评议、考核,着力解决少数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划分“党员责任区”,加强党群联系,落实群众监督。严格规范党内组织生活,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完善民主生活考勤制度,支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民主生活会。落实党员发展方针,保证把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注重在教学一线优秀教师中发展党员,2023年,有2名同志成为预备党员,6名同志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6.加强群团组织建设。一是指导学校工会工作。支持工会履行工会职责,把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工会的基本职责,使工会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增强了教工队伍凝聚力。二是加强对团委工作的指导。指导团委加强组织建设,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团员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发展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二)学生发展
1.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育人工作模式。完善德育宣传阵地建设,丰富德育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着力塑造学生完善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职业情操,培养专业素质和工匠精神。
2.德育队伍和思政课程建设。加强主管校长、学工部、教学部、班主任组成的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实现分工协作、齐抓共育的目的。现有班主任105人,专职德育骨干管理人员15人,兼职德育导师4人,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
加强思政课程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堂的德育育人主阵地作用,提高课堂育人效果。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15人,思政课教师创新团队1个。积极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推进思政示范课堂建设,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舞台结合起来,使思政课堂生动有趣、真实有效。坚持课程思政改革,挖掘专业相关的思政元素,优化德育内容和教学资源,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重培养的目的。通过问卷星对学生开展调查,课堂德育满意度93%,课外育人满意度89%,思政课教学满意度96%。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始终坚守思政课堂德育主阵地。学校通过紧密围绕学生实际思想现状,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提高思政教学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023年,学校思政课着紧紧重围绕“讲深、讲透、讲活”开展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提高教师认识,实现讲得深。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师学习研讨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如暑期参加教育部全国思政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研修、参加省教育厅思政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不断加强了思政教师认知能力,拓展知识视野,能够更加深入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教师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二是开展社会实践课,实现讲得透。学校思政课教师注重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赴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参观洛阳八路军办事处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将实际的社会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形象地接触到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有助于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
三是演绎课本剧,实现讲得活。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编排思政课本剧。课本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将课本中的故事用舞台剧的形式进行创作编排,让教材上的文字更加立体化地呈现。突破了三尺讲台得局限,把思政教育搬上舞台,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激活了教育的载体,让思政课堂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今后,学校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立足不同专业特点不断挖掘实践资源和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专业发展。建设完善数字实践资源,融入如思政实训室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推动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
3.丰富德育形式和内容。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营造“课堂+校园”全方位浓厚德育环境。活动中始终贯彻德育主线,达到“立德为先、育教于乐”的良好效果。如组织开学第一课、周一升国旗、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校园活动,组织洛八办和中共洛阳党组纪念馆入团宣誓仪式和主题团日活动。开展班级劳动值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品质,实现劳动育人。开展社会服务实践、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达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目的。弘扬了时代主旋律,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学生日常管理。树立“教育为本,重在日常”的学生管理思想,切实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完善落实学生管理制度,落实如班主任与学生谈心、班级活动、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抓保障学生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稳定有序。
继续做好班主任、学生教官、校级学生干部、班级干部多级联动学生管理队伍管理。目前在校班级83个,学生管理团队人员13名(含学管副主任6名),班主任105名,学生教官团队,二年级学生教官48名,三年级学生教官24名,外聘教官4名。做好班主任岗前培训和省级班主任培训,组织修订《班主任月考核细则》和编写《班主任工作手册》。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指定管理人员、学管副主任、教官和学生宿管员不定时到校园公共区域、班级、学生宿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
5.学生素质教育。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强化“以基本素质为基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强化日常行为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更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上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提高学生公共基础能力。课外通过打造文化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建设好学校网站、校报、校园电台、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号“五位一体”的学生综合培养阵地;组织学生读会和读书沙龙,定期开展师生读书分享活动,宣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措并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序号 | 项目 | 2023年 |
1 | 文化课合格率 | 87% |
2 | 专业技能合格率 | 91% |
3 | 体质测评合格率 | 66.5% |
开展学生座谈会、学生教官进班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班委培训交流会等形式听取学生教学方面的意见,促进教学改进。畅通学生投诉建议渠道,学生投诉案件减少,学生满意度提升。调查显示,学生整体满意度达87.8%,专业教学满意度90.2%,二年级学生流失率为4.28%,巩固率保持良好。
7.校园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达到文化育人成效。如举办达标运动会、学生篮球比赛、迎新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兴趣特长的良好舞台,提高学生爱校重学的凝聚力。全年共注册发展社团39个,吸引825多名社员。
就业方面,学校为学生提供精准化就业指导服务,采取就业政策咨询、就业理念渗透、企业用人需求资讯推荐、就业帮扶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帮助每一个毕业生落实工作,实现优质就业。学校加大实习企业合作力度,努力保障学生就业。积极拓宽行业企业就业渠道,采用校内宣讲、企业参观、学校引导等方式,促进企业、学生双向选择。2023年,毕业生人数1591人,就业人数达到1263人,就业率达到79.38%,对口就业率达到85%以上,学生满意度89%。继续抓好对口升学班和普通班升学考试,扩大毕业生升学比例。2023年通过普招(含单招)录取20人,对口升学(含单招)录取269人,3+2升段录取73人,共计深入高等院校362人。
学校通过采用多种措施,保证招生规模,2023年全年招生1475人,全日制在校生数5560人。
年度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就业人数 | 升学人数 |
2022 | 2357 | 6015 | 1663 | 1431 | 495 |
2023 | 1475 | 5560 | 1591 | 1263 | 362 |
提升率 | -37.4% | -7.5% | -4.3% | -13.8% | -26.8% |
学校持续围绕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健全对接专业建设发展机制,立足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骨干优势专业群,对接洛阳市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支柱和新兴产业,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技术、智能制造等适应我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链需求的新型专业,培养中高端产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专业带动战略,注重传统专业升级提升,发挥骨干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优化专业布局,逐步建立以骨干专业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发展的格局。
2.课程建设质量
(1)修订完善课程标准。学校依据修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修订完善课程标准。按照各专业特点和要求,将岗位技能标准、技能大赛标准、技能认证标准等因素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岗赛课证”融通的课程目标。
(2)提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为了在全校推广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学校出台《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努力完善我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采取校企共建模式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发挥企业技术优势与学校教学理论优势共同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让一线任课教师直接参与教学资源开发全过程,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有效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教学效果。2023年,我校完成了22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高”一期、二期)的建设工作以及14门精品课程(“双高”三期)的录制工作。其中的《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训》课程被成功认定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精品在线网络课程,并于2023年7月顺利通过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价。《电气控制技术与实训》和《包装设计》两门课程被评为2022 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和《电工电子技术与实训》两门课程成功获批2022和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3.教学方法改革
(1)修订完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坚持落实《课堂行为规范》、《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教学管理条例》、《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办法》等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学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定期召开教学管理委员会会议,对课程安排、教学计划、教案、作业、网站等教学内容进行检查和落实,坚持课堂教学督导检查,积极落实校内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实践。贯彻“以赛促教、教赛融合”教学理念,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完善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实施“理实一体”、“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在河南省教育厅倡导下,学校积极参与“双元结构教师小组”试点工作,取得了改善教师结构、提升学生技能的良好效果。另外,为更好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教学业务竞赛活动,如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能力比赛等,促进教师改革创新教法,提高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继续开展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利用好这个“教、学、赛”一体化平台,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文化建设。
(3)积极组织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有效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申报和结项工作,2023年完成教育厅“十四五”项目结项课题2个,职业教育教改课题结项4项,有效促进我校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案例二:学赛融合提素质,以赛促教创佳绩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动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同时为技能大赛成绩选拔优秀选手,自2017年起,学校坚持每年组织举办技能文化节活动。从每年的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中旬结束,历时一个月。2023年,学校举办了第七届校园技能文化节。4月-5月,组织开展了以“奋进新征程,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校园技能文化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技能和文明风采类竞赛、企业文化进校园、运动会、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及社团才艺展演等五大类60余项活动,活动参与师生共计8000余人次,有效推进了“三全”育人,营造了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完善比赛奖励机制,激发起师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做到了“全专业、全班级、全员化”覆盖,参赛人数、比赛项目规模巨大。技能文化节的举办,将技能比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打造成“学、赛、演”的综合大舞台,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不断促进“重技强能”良好学风的形成。今年,我校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赛项比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1个;在省中职技能大赛中,获得159个奖项,其中一等奖32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73个,110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在省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1个、二等奖39个、三等奖52个的优异成绩,共有95名教师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4.教材建设质量
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重视教材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教材改革,提升教材编写质量。学校实施河南省“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建设工程以来,把教材建设作为“提升专业水平”建设项目的重要任务和抓手,坚持“岗赛赛证”融通的课程标准,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共同开发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委员会作用,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编写校本特色的教材。考虑近年来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趋势和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学校侧重于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形式的教材开发。今年以来,学校共计开发了活页教材2本,工作手册式教材3本,并已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师生反映良好,教学成效显著。
5.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实施双高校建设、示范校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项目,学校全面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系统,建成有线、无线、监控三网覆盖的校园网络,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达到10000M。实现了OA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网络化和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教学效果,信息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利用数字化校园和超星学习通平台建成完善了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含教案、课件、视频、微课、试题库等各类教学资源,现已建成网络课程268门,已完全实现在线开放。广泛开展网络教学,从教师备课、课前学习到课堂讲授和教学评价,从考勤管理、课堂讨论到作业提交和无纸化考试,实现了课程门类全覆盖、教学过程全覆盖,提升了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了“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
式的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成效显著。
6.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现状。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7人,聘校外兼职教师18人,专业课教师10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60.5%,生师比27.3:1。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75人,占比为98.9%;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26人,中高级职称 60人。目前拥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校级名师工作室8个,“双师型”教师87人。
(2)师资培训情况。2023年,学校继续落实学校教师培养管理制度,实施“双高”建设师资培训项目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活动。相续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培训、教学能力培训、班主任培训、思政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等活动。2023年,组织思政课教师和骨干教师共计54人参加暑期实践研修活动。
(3)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我省教育系统“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师德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制订安排了师德主题活动计划和相关学习内容。先后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教育部、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师德师风征文比赛和演讲竞赛等活动。2023年,我校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师德主题教育征文和演讲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建。完善落实《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教师创新团队管理实施办法》,成立教学创新团队管理工作小组,组织教学创新团队创建并开展团队管理,严格申报立项、培育建设、考核认定、成果推广等程序,制定了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团队建设工作的咨询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价和监督检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建设管理机制。教师团队发挥了在专业建设、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等领域的集体优势,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2023年,教师团队参加河南省中职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三:致力教师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健康发展
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该部教师创新团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教师业务比赛以及课程建设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荣获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荣获校内优质课比赛中二等3个三等2个;荣获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个;参与制作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电器控制技术与实训》一项,参与制作河南省职业教育精品课中制作《电工电子技术与实训》一项;参与制作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项,参与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教师教学设计与展示交流活动一项。
三、服务贡献
四、文化传承
学校不断完善德育理念,改革德育工作方法,加大学生文化素养培养教育力度,重视传统文化宣传培养,通过丰富完善文化宣传教育形式及内容,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一方面坚持推进思政课堂和德育课堂文化教育主阵地建设,实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思政教育教学元素,提高思政课程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学改革,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元素融合。立足各专业课程特点,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元素,促进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兴趣,在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促进文化素养提升。
秉承“学好传统文化、争做时代新人”的活动宗旨,在学校技能文化月中,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比赛、英语演讲比赛、数学基础素养比赛、汉字听写、唐宋诗词飞花令”等一系列传统文化特色比赛,营造了浓厚的“学传统、育新风”的文化活动氛围。通过活动,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竞赛,取得了8个一等奖、36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案例四:熔炼传统文化元素 彰显多维育人成效
在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中,挖掘和提炼传统文化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将“文化认同、社会责任、工匠精神、创新意识、文化传承”等元素融入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社会责任感、职业成就感、行业使命感,实现“设计从业者—优秀设计师—文化传承人”的多维度人才培养目标。
以专业课《包装设计》为例,教学设计中,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相关章节进行重构,由浅到深的的知识结构对应逐步上升的思政目标。实施多感官联动“美育育人”的课程思政模式,从传统课程偏重欧洲包豪斯等西方设计元素,转向加大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元素,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传承使命感。课程团队创新“OBE-AE-P”混合式教学,在设计元素中广泛融入彩陶、书法、绘画等优秀中国传统文艺样式,打造“传统文化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采用“入眼(问题引导观察)、入耳(讨论分析任务)、——入心(内化分析结果)、入手(临摹创新任务)”的“四入”教学方法,实现多感官联动、递进式地完成专业教学。
同时,艺术设计部注重多方位文化育人,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提升育人成效。成立书法社、武术社、陶艺社等特色社团,积极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非遗项目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纸艺社团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皱纹纸,用刻刀和胶棒一番精心雕琢和黏合,变成了制作精巧的艺术品,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等手工作品在手中栩栩如生绽放。手工制作社用轻质黏土将千里江山图打造成3D立体效果,用现代手法演绎中华传统文化,书画社将篆刻和毛笔书法以及硬笔书法作为日常训练,先后开展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展、抄录雷锋日记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学生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学生积极参加省文明风采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硬笔书法项目省级一等奖 2个,二等奖 2个,三等奖6个;荣获第五届中华经典诵写大赛“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获中学生组一等奖;荣获手工劳动制作项目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
五、产教融合
1.继续发挥校企合作实习就业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实习质量,稳固学生就业水平。目前,学校与35家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深度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了30家长期稳固实习实训基地。今年学校与41家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开展实习项目17个,共计容纳各专业实习学生1490人。
2.拓展企业合作办学形式。一是继续开办好“冠名班”、“订单班”,校企合力保障“冠名班”、“订单班”办学质量。二是继续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目前,学校共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无人机应用与维护两个专业成为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通过开展试点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三是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校中店”,创办行业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由企业派驻技术骨干参与实训室的建设、管理以及经营活动开展,模拟企业真实行业环境,提高了学生实训能力。
案例五:推进现代学徒制,汽修试点见成效
汽修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特色主要有:
一是构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机制。成立了以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学部主任组成的试点工作小组。制定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方案,与龙头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聘请企业专家骨干组成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试点工作提供咨询评估,督促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相关制度落实,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正常运行。
二是构建“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探索由“工学交替+学在岗位”到“跟岗学习+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共同调研汽修行业岗位用工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培养目标。围绕企业需求针对性地植入企业课程,通过加入企业文化、专项技能、考核标准等课程元素,使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得到提高,专业技能培养更具有针对性。
三是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与企业开办学徒制试点班,企业根据用工需求,提出试点班及学生数量,授权学校开展招生(招工)宣传。新生军训期间,由企业对专业成长路径、基本要求、薪资待遇等方面进行讲解。校企双方根据《招生招工方案》对新生开展选拔工作,经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由企业确认录用名单,录用人员即享受“学生+员工”双重身份。
四是建立教师共建机制。学校选派多名汽车专业教师前往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同时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车享家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选派一线技术人员到我校担负宇专业课的授课工作,形成了专业教师资源共享共建的良好格局。
案例六:建设“校中店”实训室,创新引企入校模式
该专业与无锡呈美集团合作,按照企业商业环境和经营模式建设了校内实训室——呈美美发工作室,实训室完全按照美发店的经营环境和岗位布置,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从美容美发专业中择优选拔学生,成立成立“呈美美发”冠名班,集中在工作室开展实训。为保证实训教学严格对接实际工作,企业派驻技术讲师到校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期,并实际指导学生开展实训教学。立足于服务师生和锻炼实践技能目的,除实训教学以外,工作室组织学生面向师生校内开展美发经营活动。通过技师“师带徒”全程式的进行指导,切实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达到了实习就业“零适应期”目的。
通过建设引企入校的“校中店”的实训模式,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摸索出了较为可行的校企合作经验做法,促进了专业长足发展,也为其他专业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六、发展保障
表3 落实国家及地方相关教育政策文件情况统计表
序号 | 政策文件 | 落实措施与成效 |
1 |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 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丰富学习教育载体。组织开展了如党委中心组学习、支部党日活动、青年节教师座谈会、读书分享会、调研成果交流会、开门抓检视整改工作测评会、师德主题演讲比赛、微党课大赛、读书班和专家辅导报告会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
2 |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好第二批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的通知》 | 开展专业与产业精准匹配论证、专业结构调整论证,编制论证报告,制定专业调整方案,对学校部分专业进行调整优化。 |
3 |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第二批验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23〕636号 | 编制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自评报告》、《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佐证材料》,并上报备案 |
4 | 《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3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相关工作的通知 》豫教工委〔2023〕91号 |
举办第七界校园技能文化节活动,开展了技能类、素质类、文明风采类、传统文化类等多项比赛;组织参加河南省职教周活动。 |
5 | 《河南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管理的意见》(豫教职成〔2023〕83号)、《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专项排查和备案工作的通知》(教办职成〔2023〕277号) | 制定《学生实习管理工作意见》,完善《学生岗位实习安全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实习管理制度,签订校企合作承诺书,完成校企合作平台备案,切实加强学生实训管理。 |
6 |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2023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办安全〔2023〕167号) | 制定学校《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消防应急培训演练活动。 |
7 |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全省教育系统安全管理(信访)工作要点的通知》(教安全函〔2023〕113号) | 下发《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关于做好2023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各部门安全责任分工,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安全隐患排查。 |
(二)制度保障
2.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和管理业务学习,推进学习型、效能型班子建设。严格落实学校《关于“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的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等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策,促进班子团结协调,分工协作,模范带头,真抓实干。二是强化干部任用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免制度,形成科学的干部任用工作机制,充分发扬民主,通过竞聘上岗、年度述职考核、新老结对等各类形式,增强了学校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的紧迫感,优化了用人环境。
3.持续推进能力作风建设。在2022年推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各职能部门从实际工作出发,认真梳理排查存在的工作作风问题,查找问题不足,提出创新增效举措,积极推行。通过作风能力建设活动,实现了能力有提升和作风有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工作成效的提高。
2.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校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要求,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面管理的现代职业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行为,形成学校规范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参与专业建设发展职能,完善职代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职能。完善实施校、部二级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专业部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
3.完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学校基于数字化校园“大数据”,实现质量评价的监测、诊断、指导功能的信息化。完善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质量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通过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测评,及时发现问题,针对性改进。完善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逐步提高年度报告质量,提高学校的现代化治理水平。
案例七:定位精准服务产业 实施专业优化调整
2023年,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好第二批职业院校精准服务产业发展和专业结构调整优化论证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现有专业开展了“双论证”工作,并基于论证结果,实施了专业机构优化和布局调整。通过查阅资料和开展实际调研,认真分析了与学校专业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摸清了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从招生规模、对口就业状况、校企合作状况、课程设置等多个角度对各个专业与相应产业精准匹配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查找问题和不足。突出的问题是:一是专业设置定位不够准确。专业分类不清晰,存在部分专业设置大类交叉、分散现象。二是专业内涵建设力度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机制不够完善,深度校企合作不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三是专业设置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专业建设重点不突出,特色不够明显。专业结构不合理,调整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传统专业偏多,新兴专业更新不够,专业群建设较为滞后。基于上述存在问题和精准匹配产业状况,对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群建设进行论证分析,提出专业调整优化方案。
专业调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导向。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需要,面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二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紧跟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始终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最高目标。三是以发展质量特色为内涵。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理念,不断推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强化专业特色的打造。四是以完善专业建设机制为保障。构建出一套科学有效、长远适用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以确保专业健康有序发展。制订专业建设调整规划,实施“更新传统专业、培植新兴专业、强能特色专业、升级骨干专业”四措并举的专业发展策略,计划到2025年,专业数维持在24个左右,在校生人数控制在5500人左右,集中建设智能制造、汽车运用维修、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智慧财贸、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形象设计等七个专业群。
表4:学校专业设置调整前后对比
调整前专业 | 调整后专业 | ||
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 | 面向主要产业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交通运输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装备制造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居民服务业 | |
汽车美容与装潢 | 汽车美容与装潢 | ||
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新增) | 装备制造业 |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装备制造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装备制造业 |
飞机维修 | 交通运输 | 飞机设备维修 | 交通运输业 |
航空服务 | 交通运输 | 航空服务 | 交通运输业 |
美发与形象设计 | 文化艺术 | 美发与形象设计 | 居民服务业 |
美容美体艺术(新增) | 居民服务业 | ||
电子商务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相关产业、零售业 |
直播电商服务 | 直播电商服务 | ||
跨境电子商务(新增) | |||
纳税事务 | 撤销 | 金融业 | |
会计事务 | 会计事务(新增大数据方向) | ||
计算机应用 | 电子与 信息 |
计算机应用(新增人工智能方向)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
网络信息安全(新增) | |||
大数据技术应用(新增) | |||
计算机平面设计 | 电子与 信息 |
数字影像技术(更名) | 商业服务业 |
艺术设计与制作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与制作 | 商业服务业 |
建筑装饰技术 | 土木建筑 | 建筑装饰技术 | 建筑业 |
建筑工程造价(新增) | |||
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 | 装备制造 | 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更名) | 装备制造业 |
焊接技术应用 | 焊接技术应用(机器人焊接) | ||
机电技术应用 | 机电技术应用 | ||
合计专业数:19个 | 合计专业数:24个 |
表5:专业群发展规划、分布及招生规模统计表
专业群名称 | 涵盖专业 | 专业代码 | 专业大类 | 年招生规模 | 对应高职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1.汽车运用与维修 | 700206 | 交通运输 | 100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2.汽车美容与装潢 | 700208 | 交通运输 | 50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 |
3.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 | 700209 | 交通运输 | 200 |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
4.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新增) | 660703 | 装备制造 | 50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1.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660601 | 装备制造 | 150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2.飞机设备维修 | 700403 | 交通运输 | 40 | 现代物流管理 | |
3.航空服务 | 700402 | 交通运输 | 100 | 飞行器维修技术 | |
形象 设计 |
1.美发与形象设计 | 750110 | 文化艺术 | 250 | 美容美体艺术 |
2.美容美体艺术(新增) | 750111 | 文化艺术 | 50 | 美容美体艺术 | |
智慧 财贸 |
1.电子商务 | 730701 | 财经商贸 | 200 | 电子商务 |
2.直播电商服务 | 730705 | 财经商贸 | 50 | 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 |
3.会计事务 | 730301 | 财经商贸 | 80 | 大数据与会计等 | |
4.跨境电子商务 | 730702 | 财经商贸 | 50 | 电子商务 | |
信息 技术 |
1.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方向) | 710201 | 电子与信息 | 50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2.网络信息安全(更名) | 710207 | 电子与信息 | 40 | 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
3.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新增) | 710204 | 电子与信息 | 40 | 数字媒体技术 | |
4.大数据技术应用(新增) | 710205 | 电子与信息 | 40 | 大数据技术 | |
艺术 设计 |
1.数字影像技术(更名) | 750103 | 文化艺术 | 300 | 视觉传达、数字影像技术 |
2.艺术设计与制作 | 750101 | 文化艺术 | 100 | 艺术设计与制作 | |
3.建筑装饰技术 | 640102 | 土木建筑 | 100 | 建筑装饰工程 | |
4.建筑工程造价(新增) | 640501 | 土木建筑 | 50 | 工程造价 | |
智能 制造 |
1.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更名) | 660206 | 装备制造 | 50 | 电梯工程技术 |
2.焊接技术应用(机器人焊接)(更名) | 660105 | 装备制造 | 50 | 智能焊接技术 | |
3.机电技术应用 | 660301 | 装备制造 | 150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
合计 | 2340 |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基于校部二级机构实施教学分级管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校实施宏观调控,各专业教学部发挥具体教学组织管理职能。不断健全和完善课程组、教研组或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切实发挥各级教学基层组织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做到明确职责,点面结合,相互配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在教学管理中的研究、决策、监督、咨询、指导、审议、评价等职能。完善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坚持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制度,采集分析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实现人才培养全程质量监控,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抓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消防安全检查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宣传培训,培养日常安全意识。多次组织消防安全讲座,聘请专业人员宣讲消防安全知识。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两次消防安全应急疏散及灭火演练,规模均达到了500名以上,提高了师生应急保护意识和逃生能力。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隐患。还组织开展校园反恐防暴演练活动和“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为主题的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力地保障了校园教学生活秩序。
学校作为省财政厅全额拨款单位,办学经费按年度部门预算足额拨付并逐年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经费足额到位。各项资金有序投入和合理使用,有力地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2023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5159.49万元,免学费1086.2万元,生均财政拨款11233元,申请项目专项收入900万元,项目支出479.74万元。
学校资金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和省级财务制度执行,严格经费预算审批、支出、报销程序。在专项资金管理上,落实学校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做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政府采购及资金支付等工作,做到资金使用安全合理、规范高效。
2.学生资助和奖励
严格落实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完善落实学校助学金资助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按照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进行家庭困难学生评选,对评选人员进行严格评议确认并公示结果,及时准确上报建档立卡和助学金资料,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做到助学助困、应助尽助。
2023全年实际享受免学费总人次为10694人次,总金额1086.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数329人,资助金额107.45万元。评定校级特困学生4人,对学生进行资助,支出金额1.4万元。持续开展学生评先创优及奖学金评比表彰活动。2023年表彰了15个优秀班级和219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获得省级文明班级1个、优秀应届毕业生32名、文明学生1名,文明社团1个,9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
七、面临挑战
专业调整是相对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师资力量多方面逐步调整完善。但目前学校的专业建设机制还未完善,专业建设水平还较低,服务产业能力不足,不能较快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学校要持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紧跟根据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设置,不断促进专业转型升级。
因此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建立完善产教融合工作机制。依照《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更加积极深入地开展校企合作,拓宽合作形式,持续推动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加快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融共通,互惠双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尽可能开展区域经济和行业合作,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
附件:
表1 人才培养质量计分卡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1 | 毕业生人数* | 人 | 1591 |
2 | 毕业生去向落实 | 人 | 1263 |
其中:毕业生升学人数 | 人 | 362 | |
升入本科人数 | 人 | 0 | |
3 | 毕业生本省去向落实率 | % | 54 |
4 | 月收入 | 元 | 2850 |
5 | 毕业生面向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 人 | 901 |
其中:面向第一产业 | 人 | 0 | |
面向第二产业 | 人 | 343 | |
面向第三产业 | 人 | 558 | |
6 | 自主创业率 | % | 3 |
7 | 毕业生三年晋升比例 | % | 5 |
表2 满意度调查表
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调查人次 | 调查方式 |
1 | 在校生满意度 | % | 87.85 | 1175 | 网上调查 |
其中:课堂育人满意度 | % | 88.03 | 1175 | 网上调查 | |
课外育人满意度 | % | 88.05 | 1175 | 网上调查 | |
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 | 90.82 | 1175 | 网上调查 | |
公共基础课(不含思想政治课)教学满意度 | % | 89.67 | 1175 | 网上调查 | |
专业课教学满意度 | % | 90.23 | 1175 | 网上调查 | |
2 | 毕业生满意度 | % | 85 | 3150 | 问卷星 |
其中:应届毕业生满意度 | % | 87 | 850 | 问卷星 | |
毕业三年内毕业生满意度 | % | 83 | 2100 | 问卷星 | |
3 | 教职工满意度 | % | 93 | 180 | 问卷 |
4 | 用人单位满意度 | % | 89 | 30 | 电话 |
5 | 家长满意度 | % | 88 | 370 | 电话 |
表3 教学资源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
1 | 生师比* | ; | 27.3 | |
2 | 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 % | 48 | |
3 |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 | % | 13.6 | |
4 | 专业群数量* | 个 | 4 | |
专业数量* | 个 | 10 | ||
5 | 教学计划内课程总数* | 门 | 208 | |
学时 | 59940 | |||
其中:课证融通课程数* | 门 | 4 | ||
学时 | 360 | |||
网络教学课程数 | 门 | 48 | ||
学时 | 3456 | |||
6 | 专业教学资源库数 | 个 | 1 |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个 | 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
省级数量 | 个 | 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
校级数量 | 个 | 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人 | 0 | ||
7 | 在线精品课程数* | 门 | 23 | |
学时 | 2070 | |||
在线精品课程课均学生数* | 人 | 200 |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门 | 1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1 | ||
省级数量 | 门 | 2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0 | ||
校级数量 | 门 | 2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门 | 0 | ||
8 | 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数量 | 个 | 1 | |
其中:国家级数量* | 个 | 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
省级数量 | 个 | 0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
校级数量 | 个 | 1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个 | 0 | ||
9 | 编写教材数 | 本 | 5 | |
其中:国家规划教材数量* | 本 | 0 | ||
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数量 | 本 | 3 | ||
新形态教材数量 | 本 | 2 | ||
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量* | 本 | 0 | ||
10 | 互联网出口带宽* | Mbps | 1300 | |
11 | 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 | Mbps | 10000 | |
12 |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 个/生 | 0.65 | |
13 |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 元/生 | 12263 | |
学校专业群、核心专业以及选择对接产业链 | ||||
序号 | 专业群名称 | 核心专业 | 选择对应产业链 | |
1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汽 车美容与装潢 |
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中的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 | |
2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 |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飞机维修、航空服务 | 交通运输业中的航空服务业 | |
3 | 艺术设计 | 计算机平面设计、艺术设计与制作 | 商业、服务业中的 数字媒体、文创产业 |
|
4 |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服务 | 互联网相关产业、零售业 |
表4 服务贡献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1 | 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 | 人 | 901 |
其中:A类:留在当地就业* | 人 | 350 | |
B类:到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 | 人 | 0 | |
C类: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就业* | 人 | 720 | |
D类:到大型企业就业* | 人 | 180 | |
2 | 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 | 万元 | 无数据 |
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 | 万元 | 无数据 | |
3 | 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 | 万元 | 无数据 |
4 | 技术产权交易收入* | 万元 | 无数据 |
5 | 知识产权项目数* | 项 | 无数据 |
其中:专利授权数量* | 项 | 无数据 | |
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 项 | 无数据 | |
专利转让数量 | 项 | 无数据 | |
专利成果转化到款额 | 万元 | 无数据 | |
6 | 非学历培训项目数* | 项 | 7 |
非学历培训学时* | 个 | 2160 | |
公益项目培训学时* | 个 | 48 | |
7 | 非学历培训到账经费 | 万元 | 0 |
表5 国际影响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1 | 接受国外留学生专业数 | 个 | 无数据 |
接受国外留学生人数 | 人 | 无数据 | |
接受国外访学教师人数 | 人 | 无数据 | |
2 | 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标准数量 | 个 | 无数据 |
其中:专业标准 | 个 | 无数据 | |
课程标准 | 个 | 无数据 | |
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资源数量 | 个 | 无数据 | |
开发并被国外采用的职业教育装备数量 | 个 | 无数据 | |
3 | 在国外开办学校数 | 所 | —— |
其中:专业数量 | 个 | —— | |
在校生数 | 个 | —— | |
4 |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数 | 个 | 无数据 |
其中:在校生数 | 人 | 无数据 | |
5 | 与企业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 个 | 无数据 |
6 | 在国外组织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数 | 人 | 无数据 |
7 | 国外技能大赛获奖数量 | 项 | 无数据 |
表6 落实政策表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23年 |
1 | 全日制在校生人数* | 人 | 5560 |
2 | 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 元 | 11233 |
3 | 年财政专项拨款 | 万元 | 900 |
4 | 教职员工额定编制数 | 人 | 110 |
教职工总数 | 人 | 205 | |
其中:专任教师总数 | 人 | 177 | |
思政课教师数* | 人 | 15 | |
体育课专任教师数 | 人 | 14 | |
美育课专任教师数 | 人 | 10 | |
辅导员人数* | 人 | —— | |
班主任人数* | 人 | 105 | |
5 | 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人数 | 人 | 3435 |
其中: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 | % | 66.46 | |
6 |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人数 | 人 | 1949 |
7 | 企业提供的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值 | 万元 | 0 |
8 | 与企业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 个 | 0 |
9 | 聘请行业导师人数* | 项 | 5 |
其中: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人数 | 项 | 0 | |
行业导师年课时总量* | 课时 | 3600 | |
年支付行业导师课酬 | 万元 | 21.6 | |
10 | 年实习专项经费 | 万元 | 9.06 |
其中:年实习责任保险经费 | 万元 | 4.36 |